分類
勵志人物

[勵志人物] 最快樂的事 陳伯恩隨時都在算

罹患血癌的陳伯恩,接受化療期間,仍不忘隨時隨地演算數學,昨獲國際數學奧林匹亞金牌。

圖/陳母提供

最快樂的事 陳伯恩隨時都在算

拿下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金牌的陳伯恩,從小就是同學、親友眼中的數學天才,雖然生命多舛,一歲時因腫瘤左眼被迫摘除,迄今還跟血癌搏鬥,他還是有辦法靠著單眼,擊敗世界各地數學高手,而且是最幼齒的得主。母親黃秀娟心疼地說:「數學,是兒子最快樂的寄託!」

分類
正向能量補給站

[正向能量] 換位思考

換位思考

換位思考,不僅能夠讓我們得到別人的理解和支持,也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瞭解別人,找到那個潛伏著的理由,同時也找到了順利解決問題的鑰匙。

在美國,一位母親在耶誕節前夕帶著5歲的兒子去買禮物。
大街上迴響著耶誕節的讚歌,櫥窗裏裝飾著樅樹彩燈,喬裝的可愛小精靈載歌載舞,商店裏五光十色的玩具應有盡有。

「一個5歲的男孩將會以多麼興奮的目光觀賞這絢麗的世界啊!」母親毫不懷疑地想。

然而,她沒有想到,兒子卻緊拽著她的大衣角,嗚嗚地哭出聲來。

「怎麼了?要是總哭個沒完,聖誕精靈可就不到咱們這兒來啦!」母親有些生氣,語氣中充滿了嚴厲。

「我,我的鞋帶開了……」兒子怯怯地回答。

母親不得不在人行道上蹲下身來,為兒子繫好鞋帶。母親無意中抬起頭來,啊!

怎麼會什麼都沒有?看不見絢麗的彩燈,沒有迷人的櫥窗,沒有聖誕禮物,也沒有裝飾豐富的餐桌……,那些東西都放得太高了,孩子什麼也沒看見。

落在孩子眼裏的,只有粗大的腳印和婦人們低低的裙擺,在那裏互相摩擦,碰撞,過來往去……,真是好可怕的情景!

這是母親第一次從5歲兒子的高度看世界。她感到震驚,立即把兒子抱起來,放在自己的肩上,兒子開心地笑了起來:「媽媽,好漂亮啊!」
從此,母親發誓,今後再也不把以自己為基準理解的『快樂』強加給自己的兒子。

「站在孩子的立場上」母親以自己親身的體驗認識了這一道理。

換位思考是與人相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技巧,也就是將自己置身於對方的立場和視角,去體驗對方的內心感受,瞭解對方的確切需求,從而在彼此的心靈間,架起一座暢通無阻的溝通橋樑。

與此同時,當你站在對方立場上的時候,自然也會以對手的目光觀察自己,從而對自己多一份瞭解。

不妨經常問一下自己:「如果我是他,會怎麼樣呢?」想想看,如果我處在我妻子的地位,我是否願意以我這樣的人為夫?如果我處在我兒子的地位,我是否為有我這樣的父親而驕傲?
如果我處在我部下的地位,我是否為有我這樣的上司而慶幸?……

當你進行這種角色轉換的時候,就會驚奇地發現自己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。
戰場上,知己知彼,可以百戰百勝;社會交往中,也需要換位思考,才能知己知彼,從而達到人際交往的高境界。

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說過:【如果說成功有秘訣的話,那就是站在對方立場來考慮問題】

 

(圖文擷取自網路)

分類
靜思語錄

[靜思語錄] 聖嚴法師:快樂由自己決定

開朗才會快樂
人經常生活在不安定的心態及環境中,因為不安定,所以我們的生活言行很不平穩,導致自己和別人之間缺乏和樂的氣氛。我們如果能前念與後念、過去與現在沒有衝突,與人相處又能相互關懷,生活怎麼會不快樂?
我們與人相處,最不愉快的事就是心不開朗。不開朗也就是‘閉鎖’,是將自己與他人隔開,拒絕溝通。閉鎖的原因,是為了保護自己,求得自身安全,以免與他人來往時受到損失及傷害。但是越閉鎖就越不能與人溝通,對自己的損失就越大。唯有開朗的心胸,才能左右逢源、愉快順利。

關不住的快樂
相信沒有人會覺得坐牢是件快樂的事。我不曾坐過牢,卻曾閉關六年。我的關房比一般的牢房更小,活動範圍也更受到限制,但是我心中的天地和宇宙一樣廣大,甚至沒有宇宙的感覺。時間飛逝的非常快速,遠遠超過我的想象,六年時間好像一晃而過。我每天住在關房裡面很快樂,不像被關起來的囚犯會覺得不自由。為什麼我可以如此快樂呢? 因為我心中沒有一定想得到的東西,沒有事讓我恐懼害怕,沒有事令我興奮激動。當我們超越了理性和感性,就不會為自己和他人製造困擾。

什麼都有,獨缺快樂
有位女士說她什麼都有,就是沒有快樂,感覺缺少一些自由,好像一輩子都在為他人而活,希望我能給她指點。我說:“你不是沒有快樂,也不是沒有自由,只是少了一點智慧,缺了一些慈悲。”智慧與煩惱相對,不快樂是因為太在乎自己的存在,也太在乎周遭環境的存在,這會很累人。慈悲與怨憎相對,不幸福是因為自己不想付出太多,相反地他人卻還嫌你付出太少,這會很煩人。有智慧,就知道世間的事物,都是暫時有而本來空,何必那樣在乎自己,在乎他人?有慈悲,就不會計較付出多少,不會在乎他人反應如何,只是為了奉獻而奉獻。既有智慧又有慈悲,就會發現天天都在自由自在地生活,天天都在心甘情願地奉獻,當然不會累,也不覺得煩了。得失心不要太重。人生實在沒有什麼值得痛苦的事,如果我們能夠做自己的主人,不論有錢也好,沒錢也好,都應該活得非常快樂。如果你問我,人生的目的究竟是什麼?我想第一個就是讓自己快樂,第二個則是讓其他人也快樂。

如何讓自己快樂呢? 關鍵在於得失心不要太重,能得到的就得,不能得到的就不得,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想法,如果你將別人的價值觀,變成自己的價值觀,那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。至於如何讓別人也快樂呢?我認為物質上產生的快樂,只是一時間的,給精神上帶來的快樂,會比較真實且長久。如果我們能夠讓自己快樂,也讓其他人快樂,那麼大家就等於是生活在人間的天堂裡,人間淨土就可以達到了。

放鬆
凡是不快樂時,你就要提醒自己”我要放鬆”, 要馬上離開讓你不舒服、不愉快的反應,並且告訴自己”既來之,則安之”.只管放鬆心情,先不管以後會發生什麼問題.只要是有不舒服的感覺,像是心中不快樂,不自在,或是身體不舒服,這些都是苦. 知道是苦了,你願意苦上加苦,讓它一直苦下去嗎?如果希望讓自己快樂, 就要調整觀念, 把當前的念頭, 移轉到方法上, 那個方法就是”放鬆”. 放下你的妄念, 放鬆你的身體, 放鬆你的心情, 不斷的放鬆再放鬆,你的心情就會愉快, 你的精神就會明朗.沒有負擔是最舒服的事. 人只要有期待, 就有負擔; 只要想排斥, 也是負擔, 所以面對生活應該要不期待也不排斥, 隨時練習著放下,放鬆.

出離苦海
我經常幫助一些生活非常緊張,而且沒有安全感的人,讓他們在身心方面能夠隨時調整、隨時放鬆,得到內心的安全感;內心一旦有了安全感後,環境是否安全,就不是太大的問題了。佛教所說的“出離苦海”,並不是要逃避現實,而是用佛法的觀點與方法,幫助我們從心理上改變自己,這就是脫離苦海的方法和道理。不論是什麼樣的環境,都沒有絕對的安全保障,所謂 “天有不測風雲,人有旦夕禍福”, 社會福利做得再好,也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安全保障。 如果遭逢不幸或挫折,這是緣於我們過去世的所作所為,讓我們這一生必須接受果報。因此,不需要太過煩惱,與其自怨自艾、怨天尤人,不如面對它, 想辦法去解決,改善它,那就是一種智慧。

沒有絕對的壞人
依世間法律的規定,人犯了罪,一定要繩之於法,甚至要判死刑。然而,站在佛法的立場看,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,基本上並沒有誰是絕對的壞人,甚至要說,人人都是好人,只是有人偶爾失足做了壞事。  做壞事損害到他人,是不幸的事,可是會做壞事,必然有其內在的身心和外在的環境,種種因緣促成的。因此,對犯罪的人要同情諒解。重要的是防止犯罪的措施,不是犯罪之後的懲罰。他們的確沒有權利犯罪,但我們當以慈悲心來改善他們和諒解他們。

日日是好日
有一天,雲門禅師問他的弟子:“十五日以前的事不問你們,請把十五日以後的情況告訴我。”弟子們無一人能回答他,結果他自己回答:“日日是好日。”平常人在一星期的情緒變化,大概三天下雨,兩天飓風,另外兩天則是晴轉多雲。日日是好日,怎麼可能?如果遇到了災難算不算好日呢?當然是了!因為身體雖受了苦,感受人家批判,攻擊,但只要心裡的狀態,天天是正常的、平靜的,那不就是“曰曰是好曰”嗎?

因果律是定命論嗎?
了解佛法的人,不會將佛教所主張的“因果律”,誤解為“定命論”或“宿命論”。佛教主張過去造的業,必定要受報,但是在受報前及受報時,仍可用新造的業因,去改變原有業報的成份。正像牛奶經過加工可以製成奶酪;相反地,如果棄之不管,就會臭壞而不能食用。牛奶的本身沒有增減,只不過因為後來給予的待遇不同,結果就完全不同了。過去的因加上現在的因,便是當下的果;現在的因加上未來的因,便是未來的果。不斷行善或不斷作惡,就會使果報的品質不斷改變,這就是佛教的因果律。所以,有人稱佛教為“命運的努力論”,鼓勵人人積極地改善自己的命運,改善自己的環境,這便是佛教因果律的目的。

節制欲望,享受快樂
許多人把快樂建立在物質的享受或官能的刺激上,其實最大的快樂應該來自生命的平安、喜悅與滿足。 滿足不是官能的滿足,而是心理上不覺得空虛、憂慮、或不覺得無所依靠。許多人因為不知道生命應該依靠什麼,所以拼命找刺激,為了找刺激而無度地消耗。在物質上看到別人有好衣服、好車子、好房子,於是自己也想要,而且希望比別人的更好。如果自我價值不建立在內心的平靜上,而是從傲慢自私或無依無靠的感受出發,希望從享受或物質的麻醉中得到一些滿足,那就是不健康的心理了。所以,我們要提倡心靈環保,只有心靈不貧窮,才能感到真正的滿足,就算生活條件差一點,也能活得很快樂。

 

(圖文擷取自網路)

分類
勵志人物

[勵志人物] 全班都零分 – 石牌國小 張世傑老師

拿零分你會有什麼反應?台北市北投區石牌國小老師張世傑前天在班上進行另類的教育實驗,對全班學生的心得報告先是全打了零分,第二次則顛覆給分標準,讓慣拿高分的孩子差點飆淚;他透過「零到一百分」的教學,試圖打破分數的框架,教導孩子「人的價值不該由分數決定」。

張世傑將進行教育實驗的過程寫成「全班都零分」的文章,前天放上臉書,短短一天內就吸引五千多人轉載分享,引起廣大共鳴,不少網友稱讚「老師超用心」,也有人說「好希望能上這樣的課」。

擔任五年級班導師的張世傑,前天利用綜合領域課程時間,先是讓學生體驗「靜默教育」,十五分鐘內他不發一語看著台下的學生,原意是要孩子們學習面對枯燥,只見有人雙眼茫然,有些人開始趴下睡覺或做自己的事情。

張世傑說,體驗結束後,他請學生們猜這個活動的用意,並要寫下心得,第一輪不管寫得多好,一律給零分,許多人生平第一次拿到零分,非常錯愕;他同意學生可以修改,並進行第二輪的評分。

第二次評分中,張世傑針對許多平常功課好的學生,仍是給了「鴨蛋」,對平時成績較差學生,反而給了一百分的滿分;只見有人哭喪著臉,有人開始炫耀自己的分數。

他接著問學生「知道老師給零分的用意嗎?」有人回答:「要體驗挫折」、「不要太完美主義」,突然有學生無厘頭回答:「因為最近白膠漲價。」此時,老師說:「答對了」,引發議論。

張世傑說,物價上漲乍看風馬牛不相及,但這就是他的目的,不希望學生總是被社會的窠臼所影響,「為什麼有人考九十九分就在哭,有人拿七十五分就尖叫我好棒?」

他告訴學生,手上拿到的零分,不代表分數的高低,而是「歸零」的意思,教導學生「每個人的價值都應該由自己決定」。他認為,現在的教育都太重視比較,容易讓學生挫折,唯有跳脫分數框架,才能獲得心靈上的自由。

 

(圖文擷取自網路)

分類
正向能量補給站

[正向能量] 學會三句話 – 人生更自在

學會三句話 – 人生更自在

1、算了!即指對於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的最好辦法就是接受這個事實。

2、不要緊!即不管發生什麼事,哪怕天大事情,也要對自已說:不要緊!記住,積極樂觀的態度是解決任何問題和戰勝任何困難的第一步。

3.會過去的!不管雨下得多大,連續下多少天,要對天會放晴充滿信心,因為天不會總是陰的。自然界是這樣,生活也是這樣。 

 

(圖文擷取自網路)

分類
正向能量補給站

[正向能量] 如何戰勝心魔

     

如何戰勝心魔

      佛說“佛與魔僅一念之差!”,頃刻間我彷佛理解其中的含義。心有七種,類似七巧,有善心必有惡。而通常惡心又由善良轉變,善心怎麼轉變成惡心呢?是因為“欲”的誘導。人都是有欲的,欲分心與體,心為意念,體為體膚。因為欲的存在,所以人害怕失去,才會有“求不得苦,失去苦”(佛語)。而心魔就在欲中壯大。   人時刻會產生心魔,尤其當人的正氣衰退的時候,魔氣迎面而來,所以煩惱頓生。心藏正氣,才是克制心魔的重要手段。